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73章 不想看脸就蒙面 (第1/2页)
餐桌对面。 俞正诚见到李奕辰陷入沉思,满怀期待。 之前《我是歌手》第四季改版时,也正是因为他们节目组早就有过“邀请新生代歌手”的想法了,所以那时候,他们才对提出这个建议的李奕辰没有太多的重视。 只是单纯的觉得,啊,这个想法我们去年前就想过了,还不止一次。 就这? 他们自己是原创团队,对于手上做了三年的节目知根知底,可以说,外人能想到的所有改版建议,他们都曾经想到过。 但是现在,俞正诚再往回看的话,才突然发现,李奕辰那时候只用了短短几周的时间,就能想到和他们一样的想法,并且找到了其中唯一条可行的改版方向,那份眼光和决断,确实不俗。 还好,现在发现的也不算太晚。 王高明发掘的是李奕辰能当综艺主持人的天赋,做的是台前的工作。 那么自己就深挖李奕辰综艺策划方面的能力,走幕后。 根本就不冲突嘛。 当然,要是李奕辰的综艺策划能契合他们团队的擅长的“音乐”和“室内”两个要点的话,那么新综艺直接邀请李奕辰来当主持人,也不是不行。 Win,Win! …… 李奕辰很清楚《我是歌手》这类音乐竞演类节目的优缺点,也明白其天生的缺陷。 既然是综艺节目,那么节目主要的两类人,嘉宾和观众的想法,制作组就必须要非常了解。 首先是嘉宾,歌手们参加这类节目,最主要的,就是为了增加自己人气和曝光度。 仅这一点,就会延伸出这类音乐竞演类节目的一个天生缺陷,那便是想邀请到合适的嘉宾异常困难,可供选择的范围太窄了。 合适的嘉宾的定义是,有一定现场实力,不会让节目的格调被埋到地底的那种。 那些有人气又有实力的老牌歌手,不屑参加。 就算是那些新生代中的顶流歌手,曝光率充足,对这类节目也是像看着鸡肋一样。 可参加,可不参加。 他们的顾虑最多,要看同期都有谁,是不是和自己一个咖位,实力是不是和自己差不多,档期合不合适,等等…… 所以想邀请这种当红实力派,钱和名誉的刺激根本没用,人家不缺。 能起作用的只有两点。 一是制作组的人脉到不到位,二是嘉宾的档期是不是刚好空着。 这是最顶级的第一档嘉宾,只带流量和话题,几乎没有哪个音乐竞演类节目能把他们集合在一个节目里。 而第二档嘉宾人选,便是已经过气的实力老歌手,还有缺乏曝光度的新生代实力歌手。 简而言之,就是过气歌手想再红,新生代歌手想要红。 这类实力歌手,也少。 而且音乐竞演类节目,自从《我是歌手》爆红之后,同类型、同模式的节目已经冒出来太多了,每个节目都争相邀请这些人,让嘉宾们快速的失去了神秘感。 翻来覆去就这些人,也让观众们也失去的新鲜感,不免产生了审美疲劳。 观众老爷们不买账了,收视率自然是止不住下跌。 这也是很多观众会质疑节目组,发出“毫无新鲜感”,“你们请不到歌手了吗”,“又是老面孔”,等等,这类的留言的原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