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08章 开悟 (第2/2页)
学生。学成后,外出游历多年,穷困潦倒,狼狈而回。家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,舍本逐末。 以至于妻不下纴,嫂不为炊,父母不与言。 换句话说,就是老婆没有停下纺织,嫂子不给他做饭,父母不和他说话。权当没有他这个人。 受到刺激的苏秦,闭室不出,苦读太公《阴符》等书,每逢困乏欲睡,就用锥自刺其股。这就是流芳百世的悬梁刺股。 一年后,就想到了合纵连横之术,其成功劝说六国联合伐秦,身佩六国相印。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。 这就是典型的,一朝顿悟,翻天覆地。 不只是苏秦,这种例子古往今来并不少见。 比如苏秦的家门儿(同姓之人),苏洵。 对于苏洵说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,但是说起他儿子,那可就一点不比苏秦差多少了,那就是苏轼。 苏洵年轻的时候也不怎么行,都是从小看到大,二十七岁之前,大家从来不认为他会有什么出息。 二十七岁,在现代都算是大龄青年了,在过去,甚至都快当爷爷,能称老夫了。 也就是从此刻开始,他忽然浪子回头,幡然醒悟。 于是,便有了后来一门父子三词客,千古文章八大家的千古美名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。 但是相比之下,其实欧歌的顿悟更加夸张。 其他人,比如苏秦虽然只用了一年,就合纵连横了。但是之前,人家师从于鬼谷子,本身能耐不小。 苏洵,虽然醒悟的时间和他差不多,但是人家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入仕。 而欧歌呢?是真的一朝醒悟,就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尤其是不管是苏秦也好,苏洵也罢,他们都靠的是思维。 而欧歌却弄出的是实物,这又有所区别。 虽然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,但是也只能往这上面说,至少比小说中的那些脑洞要靠谱一些。至少有前例可循。 对于这些,欧歌其实也知道,但是他并没有怎么在意。 这也要感谢这个时代,只要不是违反法律法规,道德伦理的,人生自由,隐私安全都能得到基本的保证。 这要是换做古代,恐怕就不是暗中打探,而是直接抓捕然后严刑逼供了。 当然,如果在古代,欧歌也不会老老实实的待在田庄之中,真的不和他讲道理,他也不会和你讲道理。 话说回来,面对南博万的质疑,邱强嘿嘿一笑,不答反问道, “你们知道这位大佬现在多大吗?” “多大?” 南博万两人对视一眼, “不会很年轻吧!” 按照常理说,应该是老教授,但是通过前面的兑换,再从邱强的语气推断,这显然不合常理。 所以,他们试探着问道。 “对了!”邱强打了个响指, “小歌儿如今和你们年纪差不多。” “啥?和我们年纪差不多?”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惊诧,现在就震惊了, “那岂不是说大佬才二三十岁?甚至有可能和我不只是同校,还有可能是同年级,甚至同班同学?”付戈忽然眼睛一亮。上世纪的都市:我读书就变强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