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她的1979 第3节  (第2/3页)
。    大人小孩都是步履匆匆,然而还有一类无所事事的家伙,三三两两蹲在街口。    一个小孩好奇,想和那些大哥哥大jiejie打招呼,还没动呢,立刻被大人拽住了。    “别去。”    蹲在前边,一个高高瘦瘦的长头发青年乐了,吹了声口哨:“怎么,我是老鼠药,靠近会死啊。”    “不是啦,阿宏。”大人说,“不过你这么大人了,也干点正事,都回来这么久了。”    “你提前退休,让我顶职,我就有正事干啦,多谢你。”    “不知所谓!”    回应他的是青年又一声长长的口哨,音调还拐着弯儿。    陈兰君笑了起来,朝那青年喊:“阿宏哥,好久不见,风采依旧。”    表哥赵宏扭过头,微微一怔,下一秒,嘴角上扬,懒懒地说:“那当然啦。”    身边的同伴用胳膊肘撞:“谁啊?生得好靓。”    “不许想,”赵宏立刻凶巴巴地指他,“这我表妹。”    说着,赵宏起身走向陈兰君,很自然地伸手去拿行李袋。    “带了什么贡品没有?统统交出来。”    “没有。”    “哇,你个小白眼狼,我在清安积攒的家当,可全送给你了。”    赵宏前些年被分配到清安到知青。他mama,也就是丹姑姑沈牡丹翻遍了族谱,终于扒拉出一个在清安的亲戚——陈兰君他们家。    两家这才重新建立了联系,逐渐热络起来。    赵宏的岁数和陈家的大女儿相近,陈志生与郑梅将心比心,待他不错。    两年前知青纷纷回城,赵宏走之前,还送了陈兰君好些当地粮票和书籍,是个知恩图报的人。    陈兰君笑答道:“当然记得,等我发财了,双倍还你。”    赵宏看了她一眼,眉头皱了皱。    到了丹姑姑家门口,赵宏看四下无人,忽然压低声音问她:“阿兰,你老实和我讲。”    “你……是不是要逃港?”    第4章    一直吊儿郎当的人忽然严肃起来,着实有几分压迫感。    “逃港”这个词汇,诞生于特殊的年代背景。由于内陆与港城的经济鸿沟,这些年来,偷偷游泳去那边的人屡见不鲜。    运气好的,过去了,或成就一番事业,或安稳度日;运气不好的,淹死了,葬身大海。    听到这个词,陈兰君倒是不意外,她意外的是,为何赵宏一见她,第一反应,是担心她要逃港。    她大大方方地与赵宏对视:“有想过,但是,现在没必要。”   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个问题始终难解,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,这个词却渐渐淡出了历史。    归根结底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    而如今,正是1979年。    赵宏是伶俐人,秒懂她的弦外之意,轻笑一声:“看来你对时局很乐观。”    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